从0到1打造数字银行,该怎么做?

来源: 原创稿

2014年底,由腾讯牵头发起的微众银行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的成立,给整个银行业带来一个新风潮,即由数字技术驱动银行业务发展,不再依赖物理网点的增加来实现资产规模的扩大,主要靠技术发展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等。

如果说互联网银行最初依靠的是海量的数据及流量,那么微众银行可以说资源丰厚,这是许多金融机构难以复制的。那么缺流量、少数据的银行,该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新需求和新趋势?新网银行的出现,或许为一些中小银行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经验。2016年12月28日,新网银行诞生,无论是运营理念、治理方式还是组织架构,都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之上。而在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数字银行的模式更符合时代需求,也更接近于未来银行的模样。从成立至今,新网银行与主流银行不同,没有基础流量,没有现金业务,没有业务经理,完全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为全国客户提供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数字金融服务,验证了从0到1发展数字银行的可行性。如今,新网银行正在进行C端与B端业务布局的调整,以C端和B端业务联动,发展多元化、全场景、更普惠的生态连接,真正迈入发展“数字银行2.0”阶段。

银行业的“一条鲶鱼”

回顾近几年银行业的发展,一些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金融尝试不断涌现,确如“一条鲶鱼”,为行业变革带来刺激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民营银行成立了。其中,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白纸画蓝图,高楼平地起。最初,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这些创新银行以零售业务为切入点,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无地域限制的7×24小时在线服务,将银行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实现对银行业务流程的整体再造。此时,创新的思路主要停留在业务线上化,而新网银行在创办之初,管理层就意识到纯粹地将业务线上化,但不解决金融创新的底层逻辑,是难以适应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需求的。于是,新网银行就坚定地要打造新一代的数字原生银行,运用数字技术重塑银行形态、改变服务模式。

经过5年的发展,新网银行的实践证明了三件事可行:一是金融机构把普惠金融作为主营业务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二是通过数字金融开展业务的模式是可行的;三是不完全依托股东生态的方式是可行的。从开业至今,新网银行一直致力于为长尾下沉客群提供“小额、高频、海量、短融”的普惠金融服务。

新网银行行长江海表示:“过去5年是新网银行的探索期,也是业务发展的第一波小高峰。新网银行走出了最初的迷茫期,完成了业务方向的初步探索,形成了对银行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的理性认知,建立了对技术管控风险的充分信心。如今,新网银行运用全在线服务的优势,与大型商业银行联合共建普惠生态,实现优势互补,惠及更广泛的C端长尾客群和B端小微企业。从风控来看,新网银行自主设计了全套数字化风险管理的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从反欺诈到信用风险评估的全套系统;从效率来看,新网银行99.6%的贷款都是通过线上自动审批发放,且贷款不良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从效果来看,5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新网银行能够有效地服务缺乏信用历史数据的用户,并为征信白户建立信用档案。”

数字技术是根基

越是小额的金融服务,越能考验一家银行的技术能力和精细化作业能力。尤其是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银行纷纷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今天的技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江海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

如果说互联网银行是将产品向线上化转移的过程,数字银行就是构建组织管理、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底层数字能力的过程。

新网银行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并没有过度依靠股东资源进行业务布局和客户拓展,而是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搭建实用的平台,用丰富多元的数据来验证技术对业务的促进。新网银行始终坚持“技术立行”,搭建了敏捷的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的在线实时风控体系,普惠信贷业务实时响应、秒批秒贷,平均审批时长20秒;利用人脸识别、生物探针、设备指纹等新手段构建反欺诈系统;依托大数据评估贷款风险,设置不同利率水平让定价更加精准合理。

在实践过程中,新网银行的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不仅应用在面向C端金融领域,还全面应用到了B端金融领域。风险管理从基于财务数据的简单现金流模型拓展至高维变量决策模型,进一步丰富了B端金融风险评价维度。

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依赖于信息科技建设的投入。比如,新网银行构建了层次化的数据架构体系,支持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流式数据等差异化数据的处理,提供包括实时、准实时、T+1和历史交易的全方位数据服务,充分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度挖掘数据内含的巨大价值,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让数据驱动银行业务创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开放能力的建设。比如,新网银行基于开放平台打造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向场景方和合作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服务能力和科技能力,针对不同类别互联网场景、不同银行的特点,将业务元素抽象化、信贷流程标准化后,通过组件化的形式对外输出,分别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建立开放平台,既能满足不同业务渠道和银行快速接入、批量接入的需求,又能个性化定制目标。

普惠金融是目标

随着数字银行模式逐渐得以验证,其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填补金融服务空白、降低融资成本的初心不能丢。应用数字技术去解决更复杂、更艰巨的金融任务,变得十分必要且具有挑战。

从新网银行发展路径来看,一直没有背离普惠金融的初心。服务C端用户,为更多主流金融机构不能充分覆盖的人群提供信贷资金,提升生活品质;发展B端业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2020年,监管部门多次就小微金融业务发布相关通知,明确提出,“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利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改进小微企业授信审批和风控模型,逐步减少对抵质押品的过度依赖” “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信用信息资源,增强能贷会贷的服务能力”。在此之前,新网银行已经通过在C端积累的信用贷款风控模型,开始向B端业务进行转型,致力于用科技的力量破解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大难题“作业成本高”和“风险识别难”。

新网银行打造了以“好商贷”“好企e贷”为代表的系列普惠金融产品,通过搭建敏捷的信息科技系统和精准的在线实时风控体系,实现了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申请、秒申秒贷、实时放款、随借随还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需求,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客户的全程线上自主操作,满足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需要。产品上线以来,获得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好评。

2021年初,新网银行按照不低于50%的增量比例单列了小微信贷支持计划,2021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小微贷款79.65亿元。在后疫情时代,新网银行正在用数字普惠金融的火把照亮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

未来所向:协同发展

C端业务的成功,B端业务的实践,验证了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高效率和高价值。如今,新网银行已经完成了初步探索。回望过去,形成覆盖银行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体系是重要任务;展望未来,将这套数字化体系应用于普惠生态,使金融生态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新网银行致力于打造“万能连接器”,通过API以组件的形式将信贷、支付、风控、征信、大数据封装成多种类型的金融功能模块,连接各类场景。

“数字天生是低碳的”。新网银行从成立起就将“数字驱动”理念融入智能营销、敏捷作业和数字风控等环节,数字金融产品均采用线上化、零接触、无纸化方式销售。在寻求自我成长与生态建设之间、业绩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新网银行必将展示出更多的责任与使命。(王丽)

转载请说明出处 内容投诉内容投诉
» 从0到1打造数字银行,该怎么做?

一个令你着迷的主题!

查看演示 官网购买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103074581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资源

我知道了
1103074581